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9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林业   784篇
农学   583篇
基础科学   328篇
  418篇
综合类   4784篇
农作物   408篇
水产渔业   250篇
畜牧兽医   1132篇
园艺   299篇
植物保护   42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715篇
  2011年   717篇
  2010年   536篇
  2009年   584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是控制稻飞虱种群暴发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高温是制约其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为了解35℃高温驯化获得的稻虱缨小蜂耐热品系(NR品系)的生防潜力,对不同温度下该品系的发育历期、有效积温、寄主卵选择、产卵量以及极端高温胁迫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与未经高温驯化的稻虱缨小蜂品系(HZ品系)相比,20℃时,NR品系雄蜂的发育速率显著高于HZ品系,这一差异主要表现在卵-幼虫中期和蛹期的发育时间明显缩短。NR品系在高温下能维持正常的产卵能力,35℃下NR品系产卵量仍能达到18.80粒/雌。NR品系有更强的耐极端温度的能力,50℃下NR品系雄蜂的热击倒时间为15.19 min,比HZ品系雄蜂长3.03 min。补充不同营养对NR品系的产卵量存在影响,35℃条件下补充10%蔗糖既能延长其寿命,也能提高产卵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驯化得到的稻虱缨小蜂品系在35℃高温环境中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寄生能力,具备适应稻田夏季高温环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昌红一号"是以F90为母本,以H2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中熟、大红中果型番茄F_1杂交种。属无限生长型,生长势中等,叶量中等,节间适中;第1花穗着生节位为第6~7节,坐果率高,果实整齐,转色均匀;高、低温条件下均能正常坐果,果实正圆形,果色光艳,不易裂果,较耐贮运;果形指数0.85,平均单果质量145 g左右;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花叶病毒病(ToMV)、叶部病害、茎基腐病;连续坐果能力强,产量高,平均667 m~2产量在8 000 kg以上。适合长季节保护地栽培,特别适宜秋冬保护地及病毒病高发区栽培。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s]To optimize the water extraction process of Chinese Herbal Compound Man Gan Ning and establish a method for its extraction and content determination...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武汉市外来入侵植物新记录一种,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异檐花属Triodanis卵叶异檐花Triodanis perfoliata subsp.biflora(Ruiz et Pavon)Lammers。卵叶异檐花原产于美洲,在武汉地区是首次发现,凭证标本保存于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求解具有解析式位置正解且部分运动解耦的并联机构,有利于后续的误差分析、动力学分析、运动轨迹规划与控制等。基于方位特征方程(POC)的并联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两种具有解析式位置正解且部分运动解耦的2T1R并联机构,并对这两种机构进行了方位特征、自由度及耦合度等主要拓扑性能分析;提出基于拓扑特征的运动学建模与求解方法,并据此求解了两种机构的解析式位置正解;基于导出的位置反解,分析了两种机构工作空间、奇异位形、动平台的速度与加速度变化规律。最后比较了两种机构的运动性能,选择了优选机型。为优选机型的动力学分析与样机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辣(甜)椒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年播种面积约2.2×106 hm2,其中甜椒约5×105hm2。生产上传统病害如疫病、病毒病等依然严峻,近年来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烟草花叶病毒属)等新型流行病害爆发,严重制约甜椒生产;同时,消费者对品种的品质、多样性提出更高要求。笔者课题组先后从国内外引进甜(辣)椒种质资源1 400余份,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具有抗病毒病、白粉病和果大、皮薄、光泽度好、品质优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120余份。构建了与抗TMV(L3L4)、抗番茄斑点萎蔫病毒TSWV(Tsw)等重要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准确率达90%以上。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相结合,创制出含有抗PMMoV(P0,1,2L3,且兼具抗TMV、ToMV、PMMoV(P0,1,2)、CMV和疫病,果大、果实均一度高、光泽度好等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甜椒骨干亲本‘0516’,以其为骨干亲本,培育出4个新一代优质、多抗、适应不同生态区的新品种‘中椒105号’‘中椒106号’‘中椒107号’‘中椒108号’。上述系列新品种含有L 3,抗TMV、PMMoV(P0,1,2),兼抗CMV和疫病;果实形状大小、色泽、整齐度等商品品质,Vc等营养品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运用螺旋理论和应变能方法研究了具有2R1T三自由度的2UPR-RPU过约束并联机构的静弹性刚度性能,模型考虑了杆件和关节的柔度。首先,基于螺旋理论得到分支的约束螺旋系;其次,基于材料力学得到分支中杆件的应变能,通过映射分支约束螺旋系到铰空间得到关节的应变能,通过汇总杆件、关节的应变能和卡氏定理得到与约束螺旋系对应的分支紧凑刚度矩阵;最后,通过虚功原理得到机构的总体刚度矩阵。采用有限元商业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定义弹性元件存储的应变能与总应变能之比作为应变能因子指标,给出了应变能因子指标在规则工作空间的四维切片分布图,从应变能的角度定量评价了各弹性元件对机构刚度性能的影响程度,给出了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全局应变能因子指标。本研究为定位对机构刚度性能影响最大的弹性元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茎基腐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目前尚未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新型腐植酸肥料与同等养分配方化肥的田间比较试验,探讨新型腐植酸有机肥对马铃薯茎基腐病预防效果。结果表明,5~15 g壤动FT/100 kg种薯配合腐植酸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安全,在出苗率、苗高、单株根数、最大根长、芽长分别优于配方化肥1.0~2.9个百分点、1.2~4.1 cm、1.1~5.2条、1.2~2.6 cm、0.3~1.1 cm;在单株薯重、平均单薯重、商品薯率、小区产量分别高于配方化肥66.7~394.4 g、4.6~12.1 g、4.3~11.4个百分点、12.23~83.46 kg/30.8m2;对主茎、匍匐茎、块茎基腐防效分别达78.29%~87.24%、75.62%~88.51%、72.05%~86.98%,增产效果达11.60%~79.12%。研究为开展农业技术防治马铃薯茎基腐病提供了新方法,对制定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具有除草活性的生防菌株GD-9发酵条件优化及菌剂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具有除草活性的生防菌株GD-9发酵过程中各因子的配比和最优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最适碳源、氮源、载体、固态发酵基质进行了筛选,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碳源、氮源、初始含水量、接种量、初始pH、培养时间、培养温度7种因素对菌株活菌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D-9最佳固态发酵条件为:氮源NaNO_3 58.4 mg/g,碳源葡萄糖48.4 mg/g,培养基质最适初始含水量为258 mg/g,最适接种量为0.26 mL/g,初始pH 7.6,最佳培养时间147.8 h,最佳培养温度30.7℃,最适宜的载体为黏土,分散剂为聚乙烯醇,稳定剂为膨润土,润湿剂为糊精。通过发酵试验结果制备生防菌株GD-9的固体菌剂,该研究为菌剂的商品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党十九大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民生之本,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重中 之重。在农业人才资源下滑时代下,大力发展农业教育,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是解 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对此,文本着重分析新时代下农业教育问题,提出新时代下农业教育创新模式 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